中國教育報-中國教育新聞網訊(記者 周仕敏 通訊員 鄭梅麗)近日,教育部公布2021年度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示范案例名單,確定66個區域和44個學校案例為示范案例。其中,廣西柳州市《基于精準幫扶的城鄉同步互動課堂教學“柳州模式”探索與實踐》、柳州市東環路小學《三微助力 蝶變啟程——大數據背景下“三微教學”的探索與實踐》名列其中,分別為廣西*上榜的區域和學校。
自2008年開始,柳州市持續13年開展“城鄉同步互動課堂”研究與試點工作,2018年全面建設“同步互動課堂”平臺,建立項目整體推動機制及策略,創新多樣化的基于精準幫扶教學模式及工作坊研修模式,完善質量監測保障機制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“柳州模式”。至今,已在柳州市五縣一區的全部78個鄉鎮、986所義務教育學校(含教學點)進行實踐,讓城鄉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。
該項目通過搭建“互聯網+教育”大平臺,為柳州市建立起“云、網、端”新型教育模式。實現大規模同步互動上課,使農村孩子享受到與城鎮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,有效解決了多年來困擾當地的“開不足、開不齊、開不好”課程、城鄉教育質量差距大、農村教師專業能力薄弱等痛點和難點問題,以教育信息化技術普惠應用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。
經過實踐,柳州市探索出了“一對一”或“一對多”的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形式。實現了八同步:即同步課表、同步備課、同步上課、同步作業、同步批改作業、同步測試、同步輔導、同步反思。
在提升薄弱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方面,柳州采取“互聯網+城鄉教師”培訓新路徑,在五縣一區設立首批共57個市級“農村中小學名師工作室”。充分發揮市、縣、校級名師工作坊及科研部門的三級引領作用,將教研的“活水”從城市引向鄉村,同時聚合優勢資源,明晰發展路徑,立足城鄉教學實際,以“雙師雙線成長”形式打通城鄉地域界限,開展特色研修活動,形成符合當地實際的共建式、幫扶式、自主式、多模態工作坊研修模式。
本文轉載自中國教育新聞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